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副主任医师唐登华认为,治疗抑郁症一般是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心理治疗。通常,每种药物疗效均在60%—80%左右。急性期治疗症状消失后还需4-6个月、剂量为治疗量的1/3-1/2的维持治疗;复发者需长期服药,发作3次以上者可考虑终身服药。
发作性急性抑郁症患者70%-85%可明显或充分缓解,其中有40%只发作一次,15%-20%处于慢性。急性、年轻患者、无家族史者、无人格问题者、无躯体疾病者、社会支持良好者,治疗及时、充分则愈后良好。
他建议,抑郁症患者可到正规医院心理门诊或神经内科就诊,我国三级甲等医院通常设有相关的门诊。
除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也很重要。后者需要患者对抑郁有充分的认识、理解和接纳,需要患者改变认知,完善个性。同时,还需要社会支持,患者需要更多的陪伴。
追根溯源谈两大诱因
抑郁症主要有社会心理因素及生物学因素两大诱因。社会心理因素包括生活事件、认知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支持等方面。通常,6个月内有重大生活事件者患病的危险率高于正常人6倍,自杀的危险性高7倍;具有绝对化要求倾向、戴着灰色眼镜看世界、对事物灾难性的预期等认知方式的人易患抑郁症;人格特点有完美主义倾向、犹豫不决、固执刻板、享受能力低下等特点的人易患抑郁症。社会支持主要与患者发病和愈后有关。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及神经生化物质。神经介质、内分泌内源和外源等因素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此外,在秋冬季节,抑郁症较其他时节发病要多。
躯体症状消 抑郁不算好
北京同仁医院心理科主任洪宝瑟认为对精神疾病的治疗存在一个整体治疗的问题。她对记者讲述了一个病例:一位患有严重抑郁症的29岁的男青年,经过服用药物和配合心理治疗,其作为抑郁症的躯体症状已完全消失。
从临床医学角度讲,他的病应该说已完全好了,但仍是整日待在家中,不与外界交往,更谈不上工作与自立,生活起居仍要由家人照顾。
世界卫生组织在重新定义“健康”时,将“与社会协调的良好状态”作为一条重要的标准。洪主任因此认为,男青年的躯体症状消失了,但未能回到社会生活中去,恢复其作为社会正常人的生活,就不能算是完全康复,而是只治疗了一半。这种“治疗半截”的情况在我国心理、精神疾病的治疗中还很普遍。
有无抑郁症 自查也重要
TAG标签:
时间:2021-03-18 编辑:admin 来源:未知 点击:
下一篇:李孟潮:我的心理治疗研究之路